close

  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在北京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一項國家戰略,廣東要牢牢把握國際通行規則,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把國家層面的擴大開放、深化改革的戰略意圖,和地方加速發展、穩定經濟結合起來,推動中國新一輪的高水平開放、高標準改革、高質量發展。
  張燕生指出,從改革定位來看,中國是在用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協定(簡稱FTA)倒逼新一輪的改革開放。而在自貿區的功能定位上,廣東自貿試驗區應該是中國應對泛太平洋伙伴關係(簡稱TPP)和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簡稱TTIP)全球變局的高標準FTA試驗區;同時也是粵港澳深度融合與發展的示範區。
  自貿區不能光看面積大小
  南方日報:你認為國務院提出在廣東、天津、福建特定區域再設三個自貿試驗區的初衷是什麼?這三地之間各有什麼側重?
  張燕生:在上海自貿試驗區運作一年有餘後,國家再設三大自貿試驗區,在戰略層面上,可以理解為國家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賦予上述四大自貿試驗區在經濟新常態下,新一輪高水平開放、高標準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使命。
  從區域佈局來看,廣東自貿試驗區強調與港澳深度合作,福建自貿試驗區重點面向臺灣地區,天津自貿試驗區則與京津冀一體化聯繫密切。但同時意義又不僅於此。以廣東自貿試驗區為例,廣東既要加強與港澳的經濟深度融合,更要參加到“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中來。
  南方日報:對於第二批廣東、天津、福建自貿試驗區的具體範圍,以及上海自貿試驗區的擴展,外界非常關註,對此怎麼看?
  張燕生:無論是設立上海自貿試驗區,還是設立第二批的廣東、天津、福建自貿試驗區,都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其範圍是按照國家總體戰略部署要求來確定的,也是需要報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
  對於廣東自貿試驗區的面積範圍,我認為不能光盯著範圍大小、面積大小,而是要重點考慮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自貿試驗區既要兼顧經濟發展,又要保護生態環境,在我看來,如果把範圍劃得很大,把濕地、山川、河流和湖泊等都納入,意義不大。還不如將現有片區未來可開發建設的土地納入,將自貿試驗區的改革創新意義做好做實。
  同時,自貿試驗區範圍還應該涵蓋海關特殊監管區和非海關特殊監管區,以便同時兼顧貨物貿易便利化和擴大服務領域開放。
  推廣自貿區迫在眉睫
  南方日報:目前我國正在大力推進“一路一帶”規劃,而美國一直在主導推進TPP和TTIP,在這樣的國際大背景下,如何評價第二批自貿試驗區的戰略意義?
  張燕生:我們如果回看2008年7月的多哈回合談判,各方互不讓步,最終談判破裂。而在此際,美國主導的區域性自由貿易體系悄然興起。同一年,奧巴馬宣佈美國將啟動加入泛太平洋伙伴關係(TPP),並同時敦促其他太平洋國家加入。在奧巴馬的推動下,迄今TPP已包括了像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在內的12個國家;而美國和歐盟也正在推動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伙伴關係(TTIP)和歐美貿易服務協定(TISA)。
  可以說,全球新的國際貿易體系已經清晰可見,美國在亞太推動TPP,在大西洋和歐洲推動TTIP,日本和歐洲也在簽訂經濟合作協定,這就形成了美國、日本、歐洲和中國這世界四大經濟體中,有三大經濟體之間都有相互開放的協議,唯獨中國例外。
  中國要想在未來的國際貿易規則中不被邊緣化,就需要把高標準的一整套自由貿易區的游戲規則在境內一定範圍內進行試驗,將其變成倒逼我們高水平開放的壓力,這是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全國戰略意義。
  南方日報:具體而言,第二批自貿試驗區的落地,與中國正在加緊推動的自貿區戰略有什麼聯繫?
  張燕生: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是我國積极參与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爭取全球經濟治理制度性權力的重要平臺。我們不能當旁觀者、跟隨者,而是要做參與者、引領者,善於通過自由貿易區建設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發出更多中國聲音、註入更多中國元素,維護和拓展我國發展利益。
  目前,國家正以“一帶一路”為中心,構建全球化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區,那麼上海、廣東、福建、天津的試點,很重要的意義就是要為國家打造新一輪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地。
  比如上海的負面清單等體制機制的創新,正是為TPP談判做鋪墊的。雖然目前還沒有談成,但新加入的一些勞工標準、競爭中立、知識產權等方面,上海也在進行先行先試。再如服務貿易方面,TTIP談的主要是中美的服務貿易,上海在此方面也進行了先行先試。所以我們做的自由貿易推進建設,整體上要跟我們的國際環境,和我們現在進行的中美投資貿易協定談判,和東歐服務貿易談判相結合。
  總而言之,如何發揮經濟影響力,全方位融入全球化,是中國自貿區建設中面臨的新挑戰。通過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區的試驗,將其變成倒逼中國新一輪高水平開放的壓力,這是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價值所在。
  粵港澳合作很重要
  南方日報:廣東自貿試驗區可以“複製”上海自貿試驗區的什麼經驗?又可以加入哪些“地方特點”?
  張燕生:此次新設的自貿試驗區,是在上海自貿試驗區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之後,對上海自貿區有大量借鑒,政策寬鬆的總體思路不變,但在職能上或有不同的指向。上海自貿區試點內容主要涉及六大領域,經過一年的探索,“以負面清單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基本建立、以貿易便利化為重點的貿易監管制度有效運行、以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服務開放為目標的金融創新制度有序推進、以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的事中事後監管基本制度業已形成”。
  面對全球大變局,廣東要構建的自貿試驗區體系,港澳是廣東很重要的一張牌。
  改革的前35年,廣東通過粵港澳合作,在改革和發展的道路中走在了全國最前列。與此同時,也形成了一些路徑依賴,比如嵌入到跨國公司的代工產業鏈中去。代工的缺點是沒有創新體系,它不需要研發、設計、銷售,只完成你所承擔的工序就行。這種模式造成了今天的一些弊端。
  那麼,現在廣東面向美國、歐洲進行引“智”,首先應採取多種方式支持和鼓勵本土企業加快自主創新,培育核心競爭力,促進本土企業快速發展,提升其在國際價值鏈分工體系中的地位,使本土企業真正成為推動產業升級轉型的強大動力,積極培育本土企業總部經濟的形成和發展。
  南方日報:怎麼看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協議的簽署與廣東自貿試驗區的關係?兩者的疊加將帶來哪些紅利?
  張燕生:廣東自貿試驗區毗鄰港澳,未來將在制度創新、貿易往來、金融創新等領域將緊密合作,對倉儲、港口貿易、物流、加工製造、金融等領域提供良好的發展基礎。另外,前海深港合作區是廣東自貿區最大亮點,其總體思路是利用粵港兩地優勢,進一步深化合作,以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重點發展金融、信息、貿易、會計等現代服務,為現代物流、航運服務、供應鏈管理、創新金融等提供強有力支持。廣東自貿區可以借助港澳成熟市場機制,快速與國際接軌,從區位環境、政策環境、產業環境、法律環境和創新環境等各方面都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
  我認為,廣東自貿試驗區如果能將港澳的優勢與內地的優勢相結合,將有望形成兩岸四地加上國際全方位高端合作的模式。
  ●南方日報記者 龍金光 實習生 劉宴如 北京報道  (原標題:廣東自貿區將推動 新一輪高水平開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75solu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