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抱團和起哄的網友,再次向世人展現了他們的“力量”。香港藝人杜汶澤因為此前曾在社交網站多次與網友掀起罵戰,發表“很多網友並沒有多大本事,只不過剛好夠錢去了個網吧”、“有本事你阻止我來大陸”等過激言論,近期遭遇內地網友齊聲抵制,不僅令其主演的電影《放手愛》票房一塌糊塗,連參與客串的彭浩翔新作《人間·小團圓》也深受牽連,創下上映4天不足千萬的慘淡票房。
  電影票房的好壞,並不完全由影片質量的高低決定,這點相信大家早有共識。《放手愛》和《人間·小團圓》遭遇票房滑鐵盧,既與同檔期大片的實力太強有關,也確實因為網友的抵制惡化了電影的口碑。網絡上的抵制活動之所以有殺傷力,關鍵在於它能觸動一個連鎖反應——負面網絡輿論影響首映票房,進而致使排片率嚴重下滑;最終票房不佳讓投資人虧本,被抵制者的演藝事業也可能因此受影響。
  拿抵制當武器,近年來幾乎已成為網絡一景。微博中幾乎每隔幾天就會有人發起“某某某滾出娛樂圈”的話題,豆瓣上也多次出現集體惡評某部電影的“一星運動”,就連此前MH370航班失聯事件中都曾有網友呼籲抵制馬來西亞。網絡是輿論的放大鏡,反對的聲音在網絡輿論場會被嚴重放大;網絡抵制行動本身也會隨著聲勢不斷壯大而變質,它越來越脫離最初的衝突,轉而成為一場網絡狂歡。
  參與一場網絡抵制,能讓身處其中的人獲得一種集體游行式的“在場”感,這種狂歡體驗讓參與者的理性判斷退居二線,情緒成為行動的主宰。尤其當抱團抵制行動贏得關註、初見成效之後,被一種虛妄的成就感裹挾的他們,會變得更加亢奮,並試圖將“戰火”從網上燒到網下。在這種廣場狂歡式的集體行動中,網絡抵制者往往會認為自己教訓了惡人,維護了自身或集體的尊嚴,贏得了勝利。
  然而,一個頗為殘酷的現實是,網絡抵制者的成就感實質源於一種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因為正如有論者所指出的那樣,抵制其實一直都是弱者擅用的手段,這就好比美國不會抵制阿富汗、父親不會抵制兒子。抵制者看上去很強勢,但抵制其實是一種從下向上的姿態,是一種自感委屈和弱勢的角色扮演游戲。
  絕大多數沉浸在“勝利”喜悅中的網絡抵制者,恐怕都不會意識到,旁觀者早已在他們身上貼上了“語言暴力”、“民粹”,甚至“腦殘”的標簽。而他們所引以為傲的抵制行動,在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在“幫倒忙”。對網絡發言進行輿論審判,在道義上並不具備充分的正當性,反而會在對比之中映照出我們的不寬容、不自由。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很多“不明真相”的網絡抵制者,自以為網絡是自己縱橫捭闔的武器,殊不知,他們很可能被別人當成武器和工具。有不少分析人士都指出,激烈的競爭讓如今的電影營銷幾乎已到不擇手段的地步,從業者的底線一降再降,有些網絡抵制活動很可能只是打壓競爭對手的一種策略。當某些明星、“大V”、網絡營銷賬號也深度參與某項抵制活動時,更有必要警覺。
  藝人能對公共事務暢所欲言,無論如何都好過公共人物只知道“悶聲發大財”。如果對某些人的言論不敢苟同,置之不理或公開與其理論,才是更理性的應對方式。動輒呼籲抱團抵制,而且在抵制的過程中自我感覺良好,只能顯出自己的狹隘和幼稚。阿Q從來都不是一個正面角色,網友們就別拿他當榜樣了吧。  (原標題:網絡抵制者別拿阿Q當榜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75solu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